
7月22日下午2:00-4:00,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经理阎凤桥教授通过腾讯会议为全院师生做了一场生动的学术讲座,题目为“关于学术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会议由人文与健康管理学院经理高书杰主持,全院教师和研究生们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座。

首先高经理简要介绍了阎凤桥教授的个人简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经理,博士生导师,曾赴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访学和学术交流。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管理、教育组织与制度、民办高等教育、学术职业等。先后主持完成世界银行、福特基金会、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资助的多个研究项目。出版专著《大学组织与治理》,参编和翻译著作若干部,在《教育研究》等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多篇中、英文论文。社会兼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组成员、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理事和副秘书长等。

之后,阎凤桥教授开始做学术讲座。他指出在撰写学术论文和科学研究时,研究问题的确立非常重要,既是第一步,也贯穿研究的始终,是论文和科学研究的灵魂,反映着论文和科研的价值与贡献。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要进行不断的智力挑战,反复在理论与现实之间对话,找出无法从一般认知上解释的关系,从而提出对于自己和学术共同体都可以成立的质疑,找出知识体系中的缺口。如何培养问题意识呢?阎教授借鉴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学飞教授的“六种意识”,即:问题意识位、学理意识、方法意识、历史意识、国际意识、政策意识。同时,阎教授海援引自己恩师闵维方教授的话,告诫我们,要善于发现知识上的“缺口”(gap),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研究具有创新意义和学术价值。最后阎教授对如何养成问题意识向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学者提出了五点建议,即:要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保持客观中立,遵循实然性原则,提出竞争性假设,将理论问题化。讲座之后,吴春敏、戈丽薇和吴琼三位老师分别就自己在教学和科研中遇到的问题向阎教授提问,阎教授耐心地解答了三位教师的问题。

最后,高书杰经理对阎凤桥教授的讲座进行了评论和总结。她指出,阎教授通过对学术科研中的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及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学术研究人员给大家做了分析,并且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身边的例子形象生动的阐明了如何培养问题意识,为广大教师和青年学者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按照学校文件规定,外请专家做讲座可以享受一定的报酬。但是,阎凤桥教授坚持义务为公司做讲座,不收取任何费用,以此作为支持学院发展的具体举措。这种身教重于言教的做法,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尊重和认可。大家纷纷表示,一定不辜负阎教授的期望,用实际行动报答北大教授的恩情,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威廉希尔足球官网做出应有的贡献!